六年前,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开始致力于推动中英经济联系,并开创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如今,在新的时代和背景下,中英关系又迎来了新的篇章……
据媒体报道,本周二(当地时间7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英国顶级商界领袖举行了视频会谈,共同探讨了中英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
这次会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联合英中贸易委员会(CBBC)共同举办。
英中贸易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致力于促进英国企业在华发展的机构,据悉CBBC已经为这次活动筹备数周,以代替以往在中国进行的年度访问。
而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也都来自英国近30家知名的大型机构和跨国公司,比如,英国石油公司、汇丰银行、施罗德集团、渣打银行的董事长,以及帝亚吉欧、保诚集团、利洁时和施乐辉的首席执行官等。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次会谈持续了长达1个小时。会议内容涉及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国际社会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危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深化服务贸易合作、促进人文交流等领域。
在会谈中,李克强表示:中国愿推动中英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包括外企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欢迎更多外资进入中国。也希望英方为中国企业赴英投资兴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据悉,英国方面对于这次会谈也十分重视,媒体甚至表示,此次会谈为中国工商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会谈至少释放出了两个信号,一是中国在经济合作中并没有将英国排除在外,二是英国脱欧后想要寻求更多的国际机会,高速发展的中国则是一个重要市场。而在共同利益的推动下,中英关系有望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英国近期第一次向中国抛出橄榄枝了。
在本月初,在一年一度的伦敦市长官邸演讲中,英国财相里希·苏纳克就公开呼吁:随着英国脱欧后在欧盟机会的减少,英国必须加强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关系。
由于此次会议是苏纳克上任后首次发表伦敦市长官邸演讲,彰显着英国未来经济金融发展的基调,意义重大。
因此很多媒体也认为这次会议代表着英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承认,以及想要加强双方合作的决心。
在会议中,苏纳克承认,目前,英国尚未和欧盟就金融方面达成“对等”监管协议,这意味着英国企业暂时无法直接进入欧盟的单一市场。
但作为英国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业的地位十分重要,为了巩固金融中心的地位,脱欧后继续深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非常重要。
同时,苏纳克还指出,作为全球经济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仍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可以为总资产高达40万亿英镑,且正处于快速增长的中国金融市场提供服务。
苏纳克的盟友也表示,尽管英国目前仍没有放弃进入欧盟市场的谈判,但脱欧后英国拥有以不同方式、更好方式做事的自由,英国将充分利用这一点,寻求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其中就包括中国、新加坡、美国等。
苏纳克的“将目光投向中国”的观点也得到了英国其他一些高层官员的支持。
在英国举行的国际关系和国防委员会会议上,出口部长格雷厄姆·斯图尔特(GrahamStuart)就表示,“中国为英国经济提供的机遇可能超过其他任何市场。”
同时,他还补充道:“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增长的引擎,并可能在支持英国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作用。”
实际上,中英关系能够不断发展,除了国际化进程的加深外,更重要的也是新时代、新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作为不断崛起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和突破,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加深,不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也影响了世界格局的方方面面。
同时,日益开放的中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人走出国门,开始在更广阔的市场发挥作用。
而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仅经济实力雄厚,还拥有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的法规制度,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的行业人才以及多元、开放、包容的氛围,这些软实力也吸引了全球众多优秀的企业在这里扎根。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脱欧后,为弥补在欧盟市场机会的减少,英国也需要寻求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近年来,中英间的经济合作也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深入了。
根据英中贸易协议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是英国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贸易额达240亿英镑。
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MRC)的最新进出口数据也显示,中国已经跃升为英国第一大进口贸易国。
仅今年3月份,英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总额就达到了54.42亿英镑,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6.6%。
而截至一季度,英国从中国的进口额更是达到了152.1亿镑,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2%。
目前,英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额占到了全部进口额的13%,在各个国家中位列第一。
而且,中国还是英国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之一,主要进口产品为机械设备,3月份的进口额就高达12.46亿镑。
另外,英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子设备也有了大幅增长,3月份的该类产品进口贸易额增长3.62亿英镑,增幅高达77%。
在出口方面,3月份,英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也有所增长,出口总额为16.24亿英镑,环比增长59.7%。
值此之际,很多中国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了英国,并为英国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CCCUK)的数据,截至目前,在英最大的800家中国企业每年创造的总收入超过900亿英镑,并为英国提供了约7万个岗位。
其中75家最大型的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在英中国公司都将英国视为其全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有超过80%的在英中国企业希望继续发展在英国的现有业务,这些企业中不乏大型知名企业,比如中国银行、华为、中兴、河北敬业等。
业界认为,随着英国接连向中国抛出橄榄枝,这也加强了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的信心。
那么,中英合作的热点领域又有哪些呢?
毫无疑问,金融服务业肯定首当其冲。
众所周知,金融一直是英国的支柱产业,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金融服务业为英国经济贡献了1,320亿英镑,占经济总量的6.9%。为英国提供了110万个岗位,占所有工作岗位的3.2%。在首都伦敦,金融行业更是占据了全部产出的一半左右。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为这一行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伦敦金融城(TheCity of London),一个被喻为全世界财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伦敦城稳居世界金融中心的前两名,全世界约35%的外汇交易和70%的国际债券交易在此完成。尽管这里面积不大,但这片土地拥有超过2.5万家公司,近50万高收入群体每天会来这里上班,可谓精英荟萃。
伦敦金融城是跨国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的最爱,大约3,000多家银行在此设立了办事处或分支机构,近50%的世界五百强将自己的欧洲总部选址于此。
近年来,有无数的中资企业也纷纷进驻金融城,其中就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集团、泰康人寿、富力地产、华润置地、李锦记这样的大型企业。
正因为伦敦金融城的重要地位,财相苏纳克也在近日公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巩固伦敦金融城的地位,并提高其全球吸引力。
苏纳克表示,英国政府将简化相关规则,例如对招股说明书规则的改革,对商品衍生品规则的改革等,让企业的投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加自由。
另外,苏纳克还将鼓励新技术,并促进绿色金融。
英国保险公司协会表示,这些变化可能允许保险公司重新部署总计950亿英镑的资本。
不仅如此,为了让金融城更具竞争力,更加多元化,负责该区域建设的伦敦金融城公司(Cityof London Corporation)还推出的一项恢复战略。
在这份战略提案中,伦敦金融城公司将大力促进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并着手引入“高潜力的科技主导型企业”。
伦敦金融城公司表示,它将考虑晚间和周末的休闲娱乐活动,以鼓励人们在当地开展工作以外的活动。
该公司还表示,伦敦金融城“必须适应疫情大流行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方案,实现在2030年前增加至少1,500套新住宅的目标。
另外,该公司还计划改善金融城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到2022年底完成共享5G网络的计划。同时,还将增加和改善公共空间。
也就是说,未来的金融城不单单是企业发展的温床,还将被打造成一个非常宜居的十分钟生活圈。
而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金融城还将迎来更大更持久的发展。
如果大家对这一区域感兴趣,房产君将为您推荐250号城市大厦项目。
项目优势如下:
1)楼盘所在地坐享伦敦金融城和科技城的双重地段优势。高端专业型人才的租住需求量非常庞大。且交通非常方便,不管公交车还是地铁都可以直穿金融城,距离交通枢纽国王十字也就2站路的距离,搭乘地铁4分钟就能到。这些“左邻右舍”地区,就是伦敦高端人才最为集中的工作地。
2)楼盘的公共交通辐射范围内聚集着大量的高校教育机构,包括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伦敦政经、国王学院、威斯敏斯特大学等等。成千上万的学子汇聚于此,不但带来了浓郁的学术氛围,还有庞大的租赁需求。
3)高评级的小初中教育机构众多,覆盖了小孩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教育阶段,评级为“Good”及以上的教育机构众多,选择范围非常广。
4)历史文化的沉淀令250号城市大厦及其周边地区充满文化底蕴,又有各种代表年轻态和创新的高科技公司,艺术工作室等等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新旧结合,古老与现代的碰撞,绝对是完全不一样的居住体验!
对该项目感兴趣的话,请加我微信BuyHomeUKSerena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