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买房投资,遗产税怎么办?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0
1913

陆陆续续的,总有家长问我们遗产税的事情……

传统中国人的想法是,连讨论这类事情都好像不太吉利。其实并不会,因为现在人们越来越理智,而英国的律师公会,是提醒每一个人提早立遗嘱的,不要等到年纪大的时候,万一有意外的时候,不得不按照法定条例分配财产,难免会发生很多违背意愿或者不公平的现象出现……

(法定分配是如有配偶及子女,则配偶分得首二十五万英镑的遗产及死者的所有个人物品,如有超出二十五万英镑的部分,将分一半给配偶作为余生使用,剩下的一半给子女平均分配。如有配偶但没有子女,即配偶分得首四十五万英镑的财产及所有私人物品,但如有多出的部分,这一部分的一半将会分给配偶,另一半给死者的父母。如死者没有父母但还有在世的兄弟姊妹,那么父母的那一半给兄弟姊妹平分。)

最近有报告称,现在英国人要遗传给下一代的财产预计比十年前翻了一倍…… 是不是英国人要缴纳的遗产税也会随之水涨船高?我们今天就在一篇文章里讲清楚,英国遗产税的整个情况!

1

英国遗产税针对的是:死者的遗产以及死亡日期之前7年内的赠予,由遗产的继承者承担。

遗产税征收的范围包括房产、汽车、银行存款、收藏品和企业等有价值的东西。英国居民在世界各地的所有资产都要付遗产税,而非英籍人士只有在英国国内拥有的资产才需要支付遗产税。英国实行“总遗产税制”,对遗产总额超过免税津贴的部分(大于32.5万英镑)按统一税率(现为40%)征税

但最新的报告指出,英国80岁以上的人口现在的财富总额比10年前已经增长了45%,同时这些人表示自己将会把超过15万英镑的财富留给下一代的数量,已经从十年前的24%曾涨到了44%。尽管这份报告并没有给出遗产数额大小的具体分布情况,但明确的是,英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承受比较高额的遗产税。

(没人愿意吧……)

以下是英国近些年来遗产税缴纳额度的走势图和房价的变化图,我们可以发现,在房价增长的的这几年内,遗产税也是跟着增长的,而09-10年的那个遗产税低点,正好跟英国房价下跌的时期吻合:

3 2

 

具体来说,70年代出生的人口中,有75%的人要么就是已经继承了财产,要么是已经去世,留下了一笔遗产;60年代出生的人口中,只占了68%;而50年代、40年代、30年代,这类人只占到了61%、55%和40%。也就是说,会参与到遗产的赠与/接收这个过程中的人数,在30年代出生和70年代出生之间增长了一倍。

(一方面是3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不多了,另外一方面是财富积累的差额)

嗯,在英国国内年龄超过55岁的中产人群中,有将近一半的民众在过去6个月内把自己手里的钱赠予子女或孙辈使用,以规避遗产税。一方面子女可以用父母的钱投资房地产或者偿还债务,另一方面有助于子女在继承老人遗产的时候少缴纳遗产税。

“种种迹象表示,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财富的积累相对于前人来说,越来越依赖于上一代的赠与。现在的老年人相比之前,有更多的财富可以留给他们的子孙,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于他们中有房一族越来越多了,房价也越来越高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年轻人要想靠自己积累财富也越来越难了—同样也体现在买得起房的人越来越少,工资增长缓慢,社会福利也不如以前那么好了。”

行,政府听从民愿:免税额度增加:

2017年4月1日起,房产方面达到10万英镑的房产需要交纳遗产税,并且在原有的32.5万免征额基础上,每个人再获得17.5万英镑的“家庭住房津贴”(Family Home Allowance),这样每个人的免征税额度增至50万英镑,已婚夫妇免税额度相加之后,可达100万英镑。

到2020年,此津贴额度也会连年增加:

2017-2018年:10万英镑/人

2018-2019年:12.5万英镑/人

2019-2020年:15万英镑/人

2020-2021年:17.5万英镑/人

赞!

然而,专家称,尽管增加了免税额度,但遗产税缴纳的总量在未来几年仍然会一直增长:“其实各种调查报告的数据都显示出,人们留下的遗产总额其实是一直在增长,并且慢慢逼近甚至超过免税额度。”

因为,房价的增长远远快于免税额度的增加值:看起来虽然是免税额度增加了,但是房价涨的太快,作为遗产留下来的房屋价值很容易就超过了免税额度。

于是很多专家出来跟政府投诉:遗产税本来就是用来拉近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产家庭都要承受高额的遗产税,这已经违背了遗产税设立的初衷—政府应该把每年免税额度的增长值和房价的增长挂钩,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跟着通货膨胀走。

有些财富管理的从业人士更是要求政府:将预计在2020年才实行的夫妻两人100万英镑的免税额度在今年就实现,这样未来三年内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需要缴付像现在计划内这样高额的遗产税,以“帮助更多人“。

某会计构思的合伙人Lucy Brennan表示,如果政府不把免税额度每年的递增和房价的变化挂钩,而是保持这种固定的增长,那最终还是会让中产家庭承受本不该承受的大额遗产税:“实际上,这个新的政策要到2020年才能说是完全生效,届时就已经离卡梅隆在2015年宣布的时候长达5年之久…… 政策实施的滞后性使得它本应该发挥的作用变得很小。

现在看来,这个每年递增的额度肯定是要跟着房价的变化而变化才更为合理,而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跟着通货膨胀而变化:毕竟通货膨胀的变化对遗产税本身不会有房价增长带来的影响这么大,谁都知道,通货膨胀的变化幅度跟房价的变化完全不能比。”

%e6%97%a0%e6%a0%87%e9%a2%982

这一波波的反对之声,会被采取吗?政策的改动,从来没那么容易……

其实有很多合理规避英国遗产税的手段……

如果有正确及预先的计划,遗产税是可以减至最低甚至乎完全避免。

1、按照法律,若夫妻或民事伴侣(Civil Partnership)双方均定居在英国,死者的配偶接受的遗产不缴纳遗产税。同居的伴侣在遗产税上是没有法定身份的。若夫妻或民事伴侣一方定居在英国,另一方定居在海外,这种情况下的赠予在£55,000的额度之内仍可免遗产税。
2、自2007年10月开始,去世伴侣未使用的免税津贴部分可全部转移给遗留伴侣,累加到其免税津贴之上。例如,去世的伴侣已经把遗产赠予给除您以外的其他人,数额为£162,500, 那么他“免税津贴”中的50% 已被使用。当您去世时,假设您自己拥有的“免税津贴”是£400,000,您的伴侣没有使用的津贴的50%(£200,000)可以转移并累加在您已有的津贴额度里。所以,届时您所拥有“免税津贴”的总额度将是£600,000(£400,000+50% x £400,000=£600,000)。
3、每年有一定的配额免征遗产税。每年每人接受£250的生日、圣诞礼物免征遗产税。婚嫁时子女接受£5000的婚嫁礼物、孙辈接受£2500的婚嫁礼物、作为新郎和新娘或民事伴侣互赠£2500的婚嫁礼物或其他亲朋接受£1000以下的婚嫁礼物都不在遗产税之列。每人每年共有£3000的免税赠予额度。未使用的额度延续一年。
4、如果赠予财产之后超过七年才去世,则所赠予的财产免税。如赠后七年之内去世,则有部分价值的财产还是要征收遗产税。
5、从日常花销中所做的赠予也不产生遗产税。这项规定使得个人可将赢余的收入,在不影响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从自己的活期储蓄中以固定的额度和频率转移给他人。
6、为年老或身体虚弱的丈夫、妻子、前夫、前妻或前民事伴侣所支付的赡养费。为18岁以下的子女、养子女和继子女支付的教育等抚养费。

7、残疾人继承遗产可免缴遗产税,给慈善机构和政治团体的捐款也不在课征遗产税的范围之内。这些组织包括,英国成立的慈善机构、国家博物馆、大学,国家名胜古迹信托以及一些政党组织(至少在议会中有两个国会议员)。给注册的住房协会和社区业余体育俱乐部的赠予也可免遗产税。

除此之外,以下几个方式也能有效避税:
1、免税转移与锥度救济:大部分在个人有生之年做出的赠予,都被划分到“潜在的免税转移(potentially exempt transfers)”,简称PETs。个人在去世的7年前做出的赠予都不需交遗产税,而在去世前7年内所做的PETs要被纳入总遗产中计算遗产税。这些潜在的免税转移(PETs)需被重新评估并划分到其他应付税的赠予中。如果7年内所有的PETs、应付税的赠予和遗产总额没有超过个人的“免税津贴”,则不需要付遗产税。如果评估的结果是PETs需要付税,受赠予人仍可利用“锥度救济(Taper relief)”来降低部分税负。

如果赠予发生在当事人去世前的3到4年,税负减少20%

如果赠予发生在当事人去世前的4到5年,税负减少40%

如果赠予发生在当事人去世前的5到6年,税负减少60%

如果赠予发生在当事人去世前的6到7年,税负减少80%

如果7年之内所有的应付税赠予和PET总额没有超过个人的“免税津贴”,则不需要为PET交税

      不过锥度救济只是用来减少个人在去世前7年内所做的赠予所产生的遗产税,并无法减免个人在遗产上所产生的遗产税。

 

      2、以孩子名义购置房产:房产从长远看有着保值增值的作用,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将来遗产税征收的数目。业内人士认为,为孩子购置房产的最佳时间是10岁至1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具有法律行为能力,18岁后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买卖房产。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房产证上是谁的名字,法律就保护谁拥有物权。不过,父母在房产证上写孩子的名字,也会导致一些风险,比如孩子不懂事,随意卖出房产,或孩子被人利诱,卖出房产等。为了防止这一点,父母可以选择在交付房款时留下付款凭证,并和孩子签订协议,以便在必要的时候收回房产。但必须注意这需要在孩子具有法律上的行为能力(10岁)之后。

 

      3、购买人寿保险产品:在国外,许多富豪大量购买保险,并不是出于生活保障的目的,而是为了规避遗产税。国外不少保险产品专门设置了避税功能,许多终身寿险产品包含有身故受益功能,这一部分是不用交税的。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不纳入遗产,除了保险本身确定的受益人,任何人无权分割,所以一些富豪会选择通过购买保险,将自己的财产冷冻起来,并逐渐追加和组合,实现高度的变现能力。

 

      一般而言,通过购买保险产品来达到避税的目的有两种方式:一是父母为自己投保,二是父母为小孩投保。比如王先生有1000万元资产,若王先生想把财产留给女儿继承,又想规避缴纳高额的遗产税,可以在女儿未成年的时候,父母作投保人,女儿为被保险人,投保保险公司的生存保险。这样满期时,保险金给付将归于子女,即为子女自有财产。或是投保以父母为被保险人而指定孩子为受益人的终身寿险,这样,在父母万一意外身故后,子女就可以得到完整的保险金。

 

      4、成立信托基金:成立基金的做法可以完全避免遗产税。基金其实是将本身的财产转让给一间公司管理,由基金管理人全权负责所有财产的管理、收入及支出,和打理一间公司的产业类似。但所得到的收益将由基金成立人立约用途或分配给指定的受益人。因为基金是不会死亡的,当然没有遗产税。但政府也没有这么笨,所以在基金的法例当中,有很多不同的限制确保当事人并不是用基金为名躲避遗产税而实则是个人仍然拥有财产及控制权。成立基金要有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员,称为信托人,他们要有真实的自主权处理及管理财产。信托管理人一般是专业人士及有酬劳的,而基金的收入也要纳税的,虽然税额没有遗产税的40%那么高,但所有的费用加起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所以英国基金创办的门槛一般被认为要超过四百万镑才划算,否则成立基金的费用,每年的管理费及征税可能比一次性缴纳遗产税还要多。

案例:

英国第三富豪公爵去世,他25岁继承了90亿英镑财产,却为啥没怎么交遗产税?

      5、离岸信托基金:把资产转移到一些不征收遗产税或者遗产税率较低的地区也是常用的避税方法之一。不征收遗产税的地区包括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传统的避税天堂。
      离岸信托是指在离岸属地成立的信托,在操作上与信托类似,但因为特定的属地对信托的定义或法条有相对宽松或特别的政策,受益人的利益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资产转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投资海外基金、国外股票、注册离岸公司等等,还可以设立离岸基金或者信托,一次性将现金、股票、保单、房产等动产、不动产或者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注入其中。像普通信托一样,离岸信托的所有权属于受托人,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即使全球资产征税也追溯不到离岸信托的财产。不过,离岸信托成立的费用和每一年要交的信托管理费和法律费用也都不便宜,如果资产不是很高的话,成立信托要交的费用可能比要缴的遗产税还要高,应该视资产的情况来决定。

%e6%97%a0%e6%a0%87%e9%a2%983

房产圈的结尾总结:

    觉得看着很复杂?觉得离自己很遥远?
    不会计算?
    嗯,财富积累多了,找个专业的遗产律师,帮你来进行专业的建议,把税收合理降到最低。
    遗产税一直伴随着争议。…… 毕竟人们是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了房屋等财产,而收入已经被征收了所得税,死亡时再征收一次遗产税,是一种双重征税。
    正如卡梅伦所主张的,把财产遗留给子孙后代是“最为基本的人类本能”。
        本身“遗产税”应该等同于“富人税”,可是全世界的富人们都太精明了,早早就用各种方式来最大限度避税。比如创建沃尔玛连锁超市的沃尔顿家族,事业初期就知道给4个孩子分股份,后期更是用慈善基金的方式避免遗产税……

所以现实中最“受伤”的还是中产阶级,如果遗产税起征点不提高,其覆盖面将扩展至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嗯,这次英国上调“免税津贴”也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

我们是英国房产圈,一个靠谱,有料,不忽悠的英国房地产公众号。

如果你对英国房产投资感兴趣,就戳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