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精准的投资眼光和独到的投资思路,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一直被视为投资界的“风向标”,其本人及家族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外界关注。
尽管李嘉诚已于2018年宣布退休,逐渐退居幕后,并将家族企业交于长子李泽钜打理,但外界对他们的关注度并没有丝毫减弱,尤其是他们如何布局市场,是很多投资人非常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英国市场受到了脱欧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全球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经常有很多传言称,李嘉诚欲“放弃”英国市场,准备转移阵地。
尤其是在李嘉诚出售了一些英国资产后,相关传言更是甚嚣尘上。
对于外界的这种说法,李嘉诚旗下的长江集团(Hong Kong’s CK Group)近日也做出了回应。
上周四,李嘉诚长子,长江和记及长江实业主席李泽钜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表示,尽管在欧洲出售了一些资产,但其从未退出任何市场。
李泽钜还表示,长江集团会考虑任何能产生良好回报的优质项目,无论地点在哪里。
他说道:“我们从未退出过我们投资的任何市场,无论是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英国、欧洲、澳大利亚还是加拿大。对我们来说,每个市场都是‘本地市场’。”
众所周知,长江和记(长和,CK Hutchison )和长江实业(长实,CK Asset)是李嘉诚家族旗下两大旗舰企业。长和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跨国综合企业,业务范围包括港口、电信、酒店、零售乃至制造。长实主攻地产,是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发展商之一,并在海外也拥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资产。
身为长子,如今的新任“掌门人”,和两大旗舰企业的管理者,李泽钜的言论完全能够代表整个李嘉诚家族企业对投资的态度。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李泽钜第一次提出类似观点。
在曾经的一次记者采访中,李泽钜就表示,长实作为跨国公司,投资从不局限于某个区域,有买就有卖。他还指出,在作出投资决定时,公司更看重的是回报率和资产质量。
而作为长江集团“灵魂人物”的李嘉诚此前也多次表示过:“之所以在英国大举投资,并非对英国情有独钟,最为关键的是所投项目的回报率和稳健性。”
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所谓的“转移阵地”不过是外界的一种猜测,对于李嘉诚这样的投资人来说,商业自然以盈利为主,相比于投资地点,他们更看重的也是一项资产是否能带来收益,同时还兼具抗风险的能力。
而这也并非什么空话,从现实情况来看,李嘉诚家族一直在践行这个逻辑。
【看准时机出手优质资产】
就在今年5月初,长实宣布将以4.85亿英镑(6.1212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英国社会住房供应商Civitas Social Housing PLC 的全部股本,折合每股80便士。
长实在提交给伦交所的文件中表示,长实专注于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那些稳定,可以带来盈利,以及产生现金流的业务。而且,长实已经在英国专业社会住房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并拥有大量的房地产组合。
长实认为,Civitas作为英国领先的社会住房供应商之一,其地位、社会影响力和盈利状况都与长实的投资标准相辅相成,并构成合适的战略契合。
CK Asset 特别项目负责人Chiu Yue-Seng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在稳定收入和稳定回报的支持下,Civitas Social Housing PLC 非常符合我们的投资标准,并增加了我们的全球房地产投资组合。”
Civitas Social Housing PLC是英国最大的社会住房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致力于投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社会住房和医疗保健。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已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目前,该投资信托基金持有697项英国资产和4,594个租约。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6个月期间,Civitas 的净租金收入就达到了2,660万英镑,而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年度合同租金为5,500万英镑。
而据JLL评估,Civitas投资组合的市值为9.781亿英镑,其中包括截至今年3月底价值9.482亿英镑的654项永久产权资产。JLL称,由于该信托当时的资产净值略低于6.62亿英镑,长江实业的出价相当于获得了26.7%的资产净值折扣。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英国住房市场面临着严重的供不应求,房产需求非常旺盛,房价长期看涨,租金更是节节攀升。这也意味着,在此次收购中,长实不仅再次体现了低价“抄底”的投资思路,还获得了一项能够长期带来稳定现金流和资产增值的优质资产。
而纵观李嘉诚在英国的布局,也几乎都可以佐证这样的投资理念。同时,也不难发现英国一直是李嘉诚家族在欧洲的重要市场。
【英国仍是重要投资阵地】
李嘉诚家族最早是在1990年代初进入的英国市场,自那以来,他们不断买入英国优质资产,被很多人戏称“盘下了半个英国”。
据悉,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总投资如今已经超过350亿英镑,不仅是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之一,而且投资领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系英国“民生命脉”的重点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地产、零售、酒吧、电力、天然气、水务,几乎涵盖了英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1、地产
由于是靠着地产发家的,房地产也是李嘉诚英国投资版图中的重中之重。
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主要侧重于好地段的优质项目,项目也多在伦敦黄金地块。
比如,位于肯辛顿-切尔西的Royal Gate Kensington住宅项目和Chelsea Waterfront住宅项目,位于伦敦贝尔格莱维亚的Belgravia Place住宅项目,以及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巴特西、Albion Riverside住宅项目,Montevetro项目等。
而且,李嘉诚也非常看重地产投资的时机。英国脱欧期间,不少投资者都处于观望阶段,但李嘉诚却出人意料地在伦敦大举置业,引领了一波投资者购买英国房产的“风潮”。
就在脱欧时期,李嘉诚斥资10亿英镑收购了伦敦金融城地标性写字楼——瑞银总部大厦5 Broadgate,在投资界引发不小的轰动。而在2022年,长实出售了5 Broadgate,并获得了1.08亿英镑的可观利润。
有人也表示,李嘉诚一直秉承的理念就是:“哪里有回报,就投资哪里。”
2、港口
李嘉诚最早在英国的投资主要是港口,这些港口曾被外界称作是李嘉诚投资帝国中的“印钞机”。1991年至1998年期间,李嘉诚先后投资了英国三个重要港口,包括:
- 位于肯特郡的英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London Thamesport;
- 位于萨福克郡,距伦敦35英里的英国最大的专业集装箱港口Port of Felixstowe;
- 位于埃塞克斯郡的综合港口Port of Harwich。
由于全球贸易的发展,港口业务为李嘉诚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有英国媒体也曾感慨李嘉诚的投资眼光道:“货运量剧增,李嘉诚的英国港口帝国赚得盆满钵满!”
3、电力、天然气、水务能基础设施项目
除了地产和港口,能够源源不断带来稳定现金流的基建项目也一直是李嘉诚非常热衷投资的领域。
这其中,李嘉诚最先瞄准的是电力行业。2010年,李嘉诚花费了2.12亿英镑将位于布里斯托的发电厂Seabank Power纳入囊中。
这次小的试水后不久,李嘉诚便果断出手,斥资58亿英镑高价收购了英国电力公司UK Power Networks,疫情后电费的上涨为UK Power Networks增加了不少的利润。
去年,还有消息称李嘉诚要卖掉UK Power Networks,但后来因为售价没有达到预期,这笔交易也就流产了。
在投资电力的同时,李嘉诚也将投资触角伸到了另外两个领域——水利和天然气。
2011年,在电力投资中尝到“甜头”的李嘉诚乘胜追击,投资47亿镑买下了自来水公司Northumbrian Water,并在一年后又斥资6.45亿英镑收购了天然气公司Wales and West Utilities。另外,李嘉诚还持有水利公司Southern Water的战略股权。
有媒体表示,在一系列的收购后,李嘉诚已经成为英国最大的基础设施资产所有者之一,控制着约四分之一的配电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和近7%的供水市场。
4、通讯和交通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在投资基建的同时,李嘉诚也迅速布局了通讯和交通领域。
2000年,李嘉诚斥资50亿收购了英国最大电信公司之一的“Three”。时隔五年后,他再次斥资102.5亿英镑买入了英国电信公司“O2”。
靠着这次收购,李嘉诚一举将英国四大电信公司中的两家纳入囊中,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更让很多人意外的是,李嘉诚在英国的交通行业也有动作。在收购“O2”的这一年,他还收购了铁路车辆租赁公司Eversholt Rail Group。
这使得他的家族企业不仅占据着英国通信业的半壁江山,还控制着英国约三分之一的客运和货运列车。
5、酒吧
脱欧期间,李嘉诚选择再次“抄底”英国资产,他斥资46亿英镑,全资收购了英国最大的酒吧运营商和酿酒商Greene King。
Greene King成立于1799年,是名副其实的英国老牌酒吧巨头。大部分外媒认为,李嘉诚的投资之所以毒辣,是因为他购买的并非只是Greene King稳定的酒吧业务和突出的品牌价值,还有其附带的房地产。
Greene King的酒吧遍布英国各大城市,基本上占据了一个区的黄金地段。连同酒厂和酒店等物业,占地面积约7,000万平方英尺(约70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通过此次交易,李嘉诚不仅买下了Greene King的业务,还“顺便”收购了一批优质地产。
6、零售
除了上述几项投资外,李嘉诚在英国还持有一些零售业项目,包括药店连锁Superdrug;英国最大的专业香水零售商之一的Perfume Shop;以及英国折扣连锁店Savers Health & Beauty。
由于这些连锁品牌众多,有人甚至这么说道,走在英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商业街上,都能看到李嘉诚的店铺。
实际上,从李嘉诚在英国持有的资产不难看出,他出售的也仅是小部分而已。同时,他还在继续布局那些优质,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的资产。而以回报率和安全性为导向的投资也是李嘉诚家族稳赢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