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关于“逃离伦敦”的报道似乎非常之多。
在报道中,那些选择离开城市的人,几乎大多都是因为顶不住高房价的压力。
不过,尽管“逃离伦敦”早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真正备受关注还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
因为封锁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很多人都被“田园牧歌”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希望搬到乡村居住,能拥有更大的房子,精心打理过的花园。
然而,和随处买买买的有钱人不一样,大多数普通买家心里打的算盘是,卖掉城市的小房子,在房价相对便宜的乡村地区换个大房子。
还有一些买家则是投入了全部的积蓄,放弃在城市买房的机会,转而在农村买房。
所以,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其实都是一个相当重大的决定。
那么,那些已经搬到农村居住的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当初“逃离伦敦”的决定的呢?
今天,房产君想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
1、Adam Day-Lewin——我们享受现在的一切
Adam Day-Lewin今年48岁,他的妻子Charlotte今年39岁,他们还有两个孩子,5岁的India和3岁的Rafferty。
在封锁之前,他们一家四口住在伦敦的EastDulwich。
Adam是一名杂志社的高管,他每天都需要往返于苏荷区上班。Charlotte住在伦敦西区的一家奢侈品品牌营销咨询公司上班,平日也非常忙碌。
但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夫妻俩将自己的行程安排的很满,每天都在抢时间,搞得压力非常大。
Charlotte表示:“我们每天都在单位、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波,常常搞得大汗淋漓,只是为了不错过孩子的成长。”
不过,这种生活在疫情封锁期间有了改变……
新冠疫情爆发后,英国实施了严格的封锁措施,Adam和Charlotte开始在家办公。
一段时间的居家生活后,夫妻俩突然觉得,既然技术意味着“世界向前跳跃了10年”,也让在家办公成为了可能,那为何不选择在家工作呢?
有了这个想法后,夫妻俩就再也按捺不住想要改变生活的冲动了,解封后,他们立即着手卖掉了伦敦的房子,开始寻找新的居住地。
几经对比后,夫妻俩决定搬到英格兰南部的NewForest,并在那买下了一处拥有四英亩土地的乡村庄园。这套庄园面积广阔,风景优美,而且房子也非常大。
对于这个决定,夫妻俩非常满意。
Charlotte表示,在卖掉伦敦的房子后,他们有能力选择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简直棒极了。
Adam也认为,自己不会后悔离开伦敦,他说道:“Charlotte喜欢骑马,而我一直幻想能有一艘船,现在,这些梦想可能慢慢就会实现。”
夫妻俩还表示,虽然乡下的教育资源完全比不上伦敦,但孩子们可以在规模很小的班级上课,而且还可以接触大自然,去菜地玩。他们也能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们一起玩。
不过,夫妻俩还表示,这一切的前提是,在乡下也能够继续开展工作。
如今,Charlotte继续远程做着原来的工作,而Adam已经辞去了他原来的工作,并和朋友一起创业拍摄一个互动纪录片系列。
有时,他们也会非常想念伦敦,尤其是伦敦的寿司~
2、Louise——我非常想念城市生活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对于回到农村生活,Louise就感到非常遗憾。
在回到农村前,Louise一直辗转于各大城市,她在纽约、迪拜和伦敦都生活过,一直在这些地方待了12年之久。
然而,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变差,Louise不得不回到南威尔士的一个村庄照顾她的妈妈。
虽然已经在农村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但Louise仍旧很难适应这里的生活。
她说:“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也让我非常想念城市生活,在城市生活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活力和隐秘性、也让人拥有更多的可能和动力。”
Louise还说道:“独自一人在伦敦四处游荡会塑造你的个性,但在农村,人们的心态非常不同,大家上班、回家、然后就待在家中几乎不想做任何事情,然后就这样日复一日。”
Louise建议年轻人,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最好留在城市里,让他们可以接触更加有趣的、国际化的生活。
3、Nicola Slawson——找到一个折中方案
Nicola Slawson今年37岁,是一名自由记者和撰稿人。
因为没有买房,她一直租住在伦敦北部Muswell Hill的一间公寓里,每月租金800英镑。
在疫情封锁期间,她回到了父母身边,住在了Shropshire乡下的家中。
刚开始,Nicola被这种新鲜有趣的生活方式打动了,她经常在郁郁葱葱的乡间散步,想念朋友的时候就会和她们视频通话。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结束了,Nicola也感受到了与城市生活完全不一样的文化的冲击。
Nicola表示,在伦敦,她是一名“社交达人”,下班后会和朋友聚餐,举办各种活动,去读书俱乐部,上各种类型的运动课。但在农村,下午6点过后就漆黑一片,每天最远的路程就是去当地最近的商店,生活仿佛被困住了。
尽管无法适应在农村的生活,但Nicola并没有重新回到伦敦,疫情后,她在Shrewsbury集镇租了一套两居室公寓,租金每月675英镑。
Nicola认为这是她的一个折中方案,既能享受到一些乡村的氛围,但不至于完全丢了城市的便利。
她表示,对自己来说,伦敦的生活压力的确太大,而现在,她感觉一个重担被放下了。
4、Barnes Thomas——很难融入当地氛围
今年35岁的BarnesThomas一直住在伦敦骑士桥,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美术画廊。
疫情开始后,他回到了他的家乡康沃尔郡西部的StJust。
刚开始,他住在父母家中,后来,他索性搬到了已故祖母的房子里,并一时兴起买下了40英亩的土地和6头马鞍猪,正式开启了“农耕生活”。
和传统农民给人的印象并不一样,Barnes在生活中还保留着很多自己的小原则,比如会穿着Gucci皮鞋干活,坚持与猪”不进行眼神接触”的规则,以防止形成情感联系。
尽管对康沃尔的生活充满热情,Barnes却似乎很难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
Barnes表示,他以为人们会很热情,但事实证明,情况恰恰相反。当地人反对他在自己的土地上所做的每一项改变。
不过,最让Barnes郁闷的是,当地一些看不惯他的人还建立了一个Facebook群组来专门“排挤”他。
而有一天外出购物,一个当地人甚至朝他喊道”滚回你的家乡去”。
后来,Barnes的猪被送到了屠宰场,虽然坚持不与猪建立感情联系,但Barnes还是觉得非常难过,他表示:”这大概是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无味的香肠。”
如今,对于搬到农村的决定,Barnes无奈说道:“我承认来到农村是因为我在欣赏一些风景画时被自然景色打动,当我搬到这里时,我对我想做的事情也有很多憧憬,但这种憧憬已经幻灭。我想我不会再这样做了,这种农耕生活不适合我。”
5、Lynn Enright——我患上了FOMO
37岁的LynnEnright是一名记者,在疫情封锁期间,她与丈夫离开伦敦前往Dublin。
而在离开伦敦不久后,Lynn就开始后悔了。她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想念伦敦的公园,出色的公共交通,还有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和让人眼花缭乱的设施。
Lynn形容自己患上了FOMO社群恐慌症,她说道:
“社交媒体让我想念伦敦的餐馆和酒吧,也助长了我的社群恐慌症,让我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
但我知道,我最想念还是那里的人。我发现在伦敦交朋友总是很容易。但奇怪的是,这在一个小城市变得很难,可能是因为当地很多人都是住在老朋友和家人附近,所以他们不一定需要新朋友。”
看完他们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房产君觉得,任何选择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搬到农村自然也是一样。“远离喧嚣,归园田居”听起来很美,但撇开梦幻的一面,现实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东西并不少。
这里,房产君也给大家说两个我认为最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个就是,你真的了解搬到农村的成本吗?
其实,很多人离开城市,也并不是真的想要搬到农村去,而是想选择一个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发展成熟的社区,而这样的地方,房价往往并不是很便宜。
像是位于赫特福德郡的Berkhamsted,牛津郡的Henleyon Thames,位于温莎&梅登黑德的Sunningdale平均价格都高于100万英镑,位于萨里郡的Guildford平均价格也超过90万英镑。
所以说,逃离伦敦后想要生活的便利和舒适,也许成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低。
第二个我认为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你是否确定自己真的能够进行远程工作?
英国国家统计局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24%的企业打算在未来允许员工在家工作。
今年2月,高盛的老板David Solomon也指出,远程工作是一种“需要尽快得到纠正的异常现象”。
所以,大家一定要确定好自己是否能远程工作,否则因为特殊情况离开了伦敦,但转眼公司有要求必须回到单位,可能就需要付出昂贵的通勤成本了。
总之,无论做任何决定,大家一定要考虑清楚,千万不要一时兴起盲目跟风。
如果大家对于亲自打理花花草草其实没有太多兴趣,也不想丧失城市生活的便利,只是希望住的离自然近一点,实际上,伦敦也有很多不错的选择。
这里,房产君也给大家推荐几个绿化极高,风景优美,价格具有竞争力的项目。
【河畔名邸】
河畔名邸位于金丝雀码头附近,不仅位置优秀,还是一个有大片绿地,有流水环绕,且设施完备的公园式独立小区。
小区位于优美的利河河畔,三面环水,小区内一半以上的土地都用做了绿化,景观十分优美,完工后还将建成一个占地超1万平方米的新公园。让人有一种住在公园的感觉。
具体参考链接:2800套新盘第一期!听说,这次他们要在金丝雀码头附近造一个“绿洲”……
【湖滨花园】
湖滨花园位于伦敦北二区内,距离市中心仅十几分钟车程,小区内各种设施非常完备,生活所需可一站解决。
同时,该小区还坐拥42英亩开放生态水景,46英亩的公园绿地,四周绿意盎然,湖面水波粼粼。真正做到了近可享受都市繁华,退可追寻山水田园。
具体参考链接:近可繁华,退可宁静!住在伦敦2区这个地方,无需远方也能有诗情画意!
如果大家对上述项目感兴趣,欢迎加我的微信BuyHomeUKSerena私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