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以来,《福布斯》杂志每年都会发布全球最富有的美国人的名单。
如果拿1982年的那一百个最富有的人和2020年最富有的人相比,就能发现巨大的差异:
在1982年,这些富豪的财富主要都是继承得来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数据在那摆着,当时一百个最富的美国人中,有60位是继承来的财富,其中仅Du Pont家族就有10个继承者。到2020年,继承者们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仅占一百人中的27位。
为什么继承者们的百分比下降了?是因为遗产税收的太高,一代代的财富减少了?
其实并不是。实际上,跟那时相比,遗产税还显著下降了。之所以继承者的比例减少,是因为白手起家、创造财富的人显著增加!
那么他们是如何创造财富的呢?
其中,成立公司的大约占了四分之三,而投资大约占了四分之一。在2020年的榜单中,新晋富豪中,有56人的财富来自创始人或早期雇员的权益(52名创始人,2名早期雇员和2名创始人妻子),还有17名来自管理投资基金。
在1982年那个时候,美国百名最富的人中,没有基金管理人。那时,不少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已经成立,但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还不够富,没有到足以跻身最富百人。后来,基金管理人发现了新的方法来产生更高的回报,而更多的投资人也乐意信任他们,把自己的钱交给他们打理。
如今,跻身新富的人的主要财富来自创办公司。简单看看数据,就看到了巨大的变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1982年和2020年,公司做的事情不同。
在1982年,有两个主要的新富来源——石油和房地产。1982年的40个新富中,至少有24个是因为石油和房地产。如今,只占很少的比例,在2020年跻身新富的73人中,只有4位是房地产行业,2位是石油产业。
那么,现在新富的最大财富来源是啥呢?
当然是科技公司!在73位新富中,有30人是在经营科技公司。而且在排名前十的富豪中,有8人是靠科技创造财富。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人会纳闷,亚马逊不是零售商吗?特斯拉不是汽车制造商吗?
的确,这是一面。也许50年之后,我们现在认为的科技变得非常普遍和常见,这些就不算数技术了。但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些致富的手段,肯定是包含科技的。毕竟哪个零售商开始使用AWS?哪个汽车制造公司是由同时拥有火箭公司的人经营?
与此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主要的公司也更容易获得风投的青睐。而不是仅仅因为跟哪家CEO关系好或者哪家CEO有能力就去投资。毕竟,21世纪,科技是生产力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技公司的兴起代表着质的变化。1982年的福布斯四百强企业中,石油和房地产大亨并没有通过更好的技术来获得更多的财富,他们是靠着干劲、时机和善于达成交易而成功的。
现在来看,那种致富方式有些过时,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存在,16、17世纪为欧洲王室服务的富有朝臣,也是靠着在方式牟利的。
在1982年的百富榜上,有84%的人通过继承财富,进行开采资源和房产交易而致富。
而在在1892年的《纽约先驱论坛报》上,汇总了美国所有的百万富翁名单,一共是4,047位。其中仅有约20%的人是继承的财富,与今天的比例更接近。休·洛克夫(Hugh Rockoff)指出:许多最富有的人……从大规模生产的新技术中获得了最初的优势。
这样看,是不是感觉和今天的靠技术发家致富有些相似?
所以说,1982年才是不同寻常。那为啥会出现1892年的《纽约先驱论坛报》中的现象?
答案是:在《纽约先驱论坛报》的名单正在进行编制的时候,一股整合浪潮正席卷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像摩根大通(J. P. Morgan)这样的金融家将数千个小公司合并成几百个拥有强大规模经济的大公司。二战结束时,正如迈克尔·林德(Michael Lind)所写的那样,“经济的主要部门要么是由政府支持的卡特尔组织,要么是由少数寡头企业主导。”
在1890年和2020年大多会选择创业的人,在1960年代都会选择去其中一家大型公司工作,因为当时普通人无法突破寡头垄断市场。所以那时候,人们的梦想不是成立自己的公司,而是去其中一个大的垄断公司不断升职。可以说那个年代,是不平等的。
事实证明,少数寡头企业垄断的经济时期只是一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个阶段开始崩溃。
为啥崩溃?
到了70年代,曾经的规模和效率堪称典范的大公司开始变得冗杂而松懈。在僵化的结构里,到处都是投机取巧和懒散。到了Carter执政的时候,美国政府意识到了有些不对劲,并开始逐步推翻扶持寡头的政策。
这不仅仅使摩根大通的经济崩溃了,还让经济内部崩溃了。新技术尤其是微电子学的存在也带来了外来的压力。
给大家打个比方,一个池塘,上面有一层冰。最初,从底部到表面的唯一方法是围绕边缘。但是随着结冰层的减弱,可以直接在中间打孔了。
池塘的边缘是纯技术——从事电子或软件业务的公司。但如今,初创公司正猛烈地钻进冰壳中间,取代了零售商,电视网络和汽车公司等老牌公司。
摩根大通经济的崩溃从技术意义上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是对社会意义上规范的一种回归。
如今,我们应该希望创业者的数量和财富增长,每过十年,创立一个初创公司都会变得更容易。
越来越容易的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交。比如如果子女想创业,那么父母肯定会竭尽全力帮扶,并利用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人脉。而且创业的知识更加广泛,成本也较低。
成本的降低反过来改变了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力量平衡。过去,创建一家新的公司或者工厂,需要投资者100%的满意。但现在,投资者对创业者的需求超过了创业者对投资者的需求,再加上可利用的风险资本数量的增加,推高了估值。
因此,初创公司成本的降低增加了富人的数量,这意味着有更多人可以靠创业致富,而原本就富有的投资人也能赚到更多钱。
新科技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创业的成本,还加快了创业的速度。
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IBM成立于1896年,历时45年才达到2020年的十亿美元收入。
而如今,赚到这笔钱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惠普公司成立于1939年,历时25年。微软公司成立于1975年,历时13年。现在,快速发展的公司的标准是7或8年。
收益的快速增长对创始人股票的价值具有双重影响。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收入和增长率。因此,如果公司发展得更快,那么不仅可以更快地获得十亿美元的收入,而且当公司达到这一点时,其价值将比增长速度更慢时更大。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富豪出现。因为初创公司的成本降低,意味着创始人可以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创业,发展速度加快,就意味着几年时间就可以非常富有。如今,创办和发展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