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卫星城:英国房市的新热点

0
1998

英国土地登记局最新数据:伦敦周边的卫星城斯劳(Slough),卢顿( Luton)和雷丁(Reading)年度房价飙升了19%,成为最近英国房地产市场赤手可热的新星们!

 

要问英国哪里的住宅需求最旺盛? 或许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的回答: 伦敦。这个回答……对,也不对。

 

2015 年底,英国房产中介 eMoov 将市场上房产成交量和供应总量的比例作为评估标准,总结出了年度城市房产需求榜。 这份榜单(Property Hotspots index from eMoov)显示, 全英住宅需求最旺盛的前十个城镇中,有九个是伦敦周边的卫星城,而伦敦市中心却榜上无名。其中 Bexley 以 79%的需求指数位居榜首,剑桥以 75% 屈居第二,而布里斯托则以74%位列第三,是前十之中唯一一个不在伦敦通勤距离之内的城市。

1

 

 

其余的九个卫星城都在伦敦的日常通勤范围之内,和伦敦市中心有着便捷的铁路交通连接。

 

为什么住在卫星城会成为一种新趋势?

 

多数媒体认为,伦敦中心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工作机会和人口增长。然而,居高不下的伦敦中心房价却又“驱离”了无力购房的普通工薪族,使得“通勤”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对许多人来说,“通勤”也不只是无奈的选择,更是一种新的生活风尚:通勤一族选择早晚多跑半小时,跳出伦敦的“围城”,不仅获得更多的新鲜空气与田园景致,还保障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相比动辄百万镑,高不可攀的伦敦房价,卫星城的房价更加亲民。

 

2015年伦敦房价飙升13.5%,是全英平均涨幅的两倍,平均房屋单价高达53 万英镑,而在此期间全英居民的收入增长仅仅为1.6%。这样巨大的差距让成千上万的普通家庭对伦敦的住宅望而却步。

 

而相比之下,伦敦卫星城的房价仅仅是伦敦中心区的一半甚至更低。其中较典型的Reading 平均房价为 27 万镑,Berkshire 为 23万镑, 而Luton 仅为17万镑。 虽然平均房价不高,但些区域的房价涨势却异常迅猛,分别为14.6%, 19%和17%, 均超过伦敦市中心的 13.5%, 这样门槛低潜力大的置业机会让购房者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这些物超所值的伦敦卫星城。

 

近些年来,敦不断完善的道交通系也将进一步挖掘卫星城的巨大潜力。

 

HS1: 2009年之后,伦敦至巴黎的高铁一号线(HS1)的轨道上开始增设英国国内停靠站。这使得沿线小镇到伦敦中心的通勤时间大为缩短:其中Ashford从原先所需的84分钟减少到37分钟,Kent 和 Ebbsfleet 17分钟,而Stratford只要短短7分钟就能到达伦敦市中心。

 

新建东西方向跨城Crossrail (Elizabeth Line):2008年公布建设规划,2018年正式开通运行,本线西起Reading,东至Shenfield,沿线一共设有40个铁路站点。其中,Reading至West Drayton沿线站点的房屋价格也因为Crossrail的未来开通而带来新一轮的涨幅。

 

从Reading至Whitechapel,目前沿线的平均房价:

 

2

 

 

还有哪些卫星城可以作为投资的考虑?

 

雷丁(Reading): 英国皇室和贵族富人区伯克希尔郡(Berkshire)首府。距伦敦市中心仅38英里,目前火车通勤30分钟到达伦敦帕丁顿(Paddington)火车站。雷丁是英国领先的高科技中心之一,从微软、甲骨文到爱立信和威瑞森,众多国际大公司纷纷落户此地。连接着伦敦西部的希思罗国际机场,让雷丁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根据雷丁市政府的统计,在当地的15万居民中,有2万4千人是每天通勤伦敦上班的。

 

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 位于伦敦北部,目前到伦敦Euston火车站的车程为40分钟。世邦魏理仕(CBRE)的报告显示,Milton keynes 是全欧人口增长最迅猛的城镇,预计在下个五年人口增长幅度为8%。这样的增长速度,相当于每天有13个人选择到Milton Keynes定居。

 

拉戈比(Rugby): 对于不想放弃都市生活的通勤者来说,位于华威郡的Rugby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这里搭乘维珍火车(Virgin Train) 50分钟到达伦敦Euston火车站,且拥有相当低廉的住宅价格,平均房价19万镑,在过去12个月内增长了8.8%。另外值得一提的是,Rugby的教育环境也非常的优越,Rugby School在全英公校中名列前茅。
想知道更多关于伦敦卫星城的情况,欢迎给我们留言探讨。

英国房产圈

微信号:buyhomeuk

在英国买房投资, 关注我们,就够了!

 

发表回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